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正文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 黄茅石壁:不能任由它随风而去

  • 2023-01-05 16:06:07 来源:苏州日报

美景不复当年,昔日文人墨客题字斑驳风化,甚至有人涂鸦刻字,周围环境破坏严重,垃圾遍地——

黄茅石壁:不能任由它随风而去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吴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茅石壁”位于苏州西郊吴中区光福镇西碛山西麓太湖岸边的黄石牌,是一道南北走向的黄石绝壁,刀削巉岩,壁立数仞,气势雄伟,长达一二十米,遥望犹如一道黄色石牌屏风,因此得名。然而,最近,有不少苏州文史爱好者向“‘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栏目反映,随着周边环境变化,这处曾经的太湖美景已是一派荒芜,亟待保护。

“黄茅石壁”周边垃圾成堆,名人题字风化严重

接到线索报料,苏报公益守护记者第一时间前往光福镇。然而,要找到“黄茅石壁”并非易事。由于地名更迭,目前只能在地图上找到“黄石牌大桥”这个地名,在大桥附近也没有指示牌,记者只能根据路人的指点和网友拍摄的视频展开搜寻。附近几位徒步游人称,近年在沿湖修路时,“黄茅石壁”美景早已不复当年。“之前要去看可以通过崖璧旁边一处石梯下去,但前几年修了环太湖大道,石梯被拆掉了,想下到崖底还要向北走一段路。”一位徒步者说。

记者继续沿着环太湖大道向北走大约1.5公里,到一处名为“老虎咀”的地方,能看到一座凉亭,在凉亭旁边的灌木丛之间,记者发现有徒步爱好者留下的一段绳索,顺着绳索往下爬到底,根据视频画面对比,确认这里就是“黄茅石壁”。“黄茅石壁”周边没有任何指示牌,兜兜转转好几圈,前后用了约1个小时。

石壁面朝太湖,沿着石壁旁边的小路下行至悬崖边,拨开岩壁上的植物落叶,昔日文人墨客的题字才露出真容,依稀可见石壁上镌刻的“西碛”两个大字,但很遗憾,字体模糊不清,落款也已看不见。在题字岩壁旁,有人用利器刻下了“兔子”字样。石壁周边的滩涂,散落着许多废弃的渔网、一次性餐盒、矿泉水瓶等垃圾。

曾为太湖不可多得胜迹,自古不乏探险者身影

前不久,文史爱好者徐先生来到苏州看到“黄茅石壁”的现状后,伤心不已。他拿出9年前探访“黄茅石壁”时拍摄的李根源题字照片与如今的情况对比。在他9年前拍摄的图片中,“西碛”二字和落款“根源”清晰可见。“九年了,石刻风化、周围环境破坏很严重。”徐先生认为,“黄茅石壁”现在的情况很让人担心,名人题字石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有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不应该任其在自然环境中风化消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保护。

吴文化学者李嘉球是土生土长的光福人,早在数年前就发表过关于“黄茅石壁”的文章。他介绍,黄石牌地势险要,但自古不乏探险者。

李嘉球告诉记者,“黄茅石壁”的绝壁上有一处无题款的石刻“黄茅石壁”,有人认为“疑似为明唐寅所题”。唐寅曾筑庐于此,并在此绘画作诗。他的老师周臣也曾隐居于此。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七日,文学家葛芝与“吴中三高士”中的朱用纯、徐枋一起来到黄石牌探奇,葛芝写下一篇360余字的游记小品《游小赤壁记》,其中称赞这里是“山川之奥区也”。20世纪30年代,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至此览胜,在峭壁上留下了“西碛”两字。“这里是苏州太湖不可多得的景观胜迹。在以温柔文雅著称的苏州,它则给人以一种果敢凛然、刚毅不屈的气概和正直豪迈、宁折不弯的品质。”李嘉球说。

文化传承载体不可复制,保护应当受到重视

据几位苏州文史爱好者称,“黄茅石壁”只是一处自然景观,它既不属于旅游景区,也不在文物保护名录内。

记者从“黄茅石壁”的属地吴中区光福镇香雪海村村委会了解到,石壁所在区域不属于旅游地块,周边环境也没有大量被人为破坏,他们只能负责对周边垃圾的清理。另外,石壁上的李根源题字属于非人为破坏的自然风化,很难保护。

苏州地方志学者钟华告诉记者,像“黄茅石壁”这样位于人迹罕至野外的景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除了文史爱好者外,很难引起更多人关注。摩崖石刻受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风沙、水文状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裂隙效应、气温效应、空气作用、风沙作用等综合影响,保护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钟华认为,类似“黄茅石壁’”李根源先生题字摩崖的保护,属地部门应当重视起来。“如果能对其进行拓印留档,也是一种保护的方法。”

苏州文史学者施晓平认为,“黄茅石壁”以及石壁上的石刻是历史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分子,是吴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史研价值。“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一旦消失就再也没有了。现在的旅游,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游进入了深度游,人们更需要体验生态、体验人文,像‘黄茅石壁’这样的资源,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施晓平建议,可以有效利用这处景观,与周边的景点串珠成链,让宝贵的自然、人文资源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引擎”。

“应该发挥民间力量,多去探访保护像‘黄茅石壁’这样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自然景观。属地应该上升到吴地文化保护的角度来重视,避免让其成为‘弃儿’。”李嘉球表示,“黄茅石壁”是一处具有原真性的景观,眼下还算基本完好,只要稍作整改,做好安全和卫生工作,便可作为景点。前几年新筑通的环太湖大道经过这里,可以在路旁竖立相关标志牌,让更多人到此探奇访胜,体验并感受苏州的另一种美。

标签: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黄茅石壁不能任由它随风而去

推荐阅读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 黄茅石壁:不能任由它随风而去

<p>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吴涛< p><p>  “黄茅石壁”位于苏州西郊吴中区光福镇西碛山西麓太湖岸边...

全球热点!“家宴”外卖搜索量猛增10倍 外卖点年菜掀起消费热潮

<p>  本报讯(记者 小圆)“线上给父母订了一套半成品团圆饭礼盒。”昨天据在园区工作的00后刘先生介...

世界速讯:吴江区第三届十大民心工程揭晓 新建及改造35个口袋公园

本报讯(记者王英见习记者朱亚蕾)让重点工程、实事项目成为民生项目、民心工程,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

微头条丨母女双双病倒电话求助 志愿者及时送药上门

本报讯(记者李浛芃通讯员黄黎利)“你好,是‘海棠先锋’朱师傅吗?我是住在机械新村386号3幢的住户,...

药包送上门 助力老人恢复健康

本报讯(记者管有明通讯员陈炳晓)“是清嘉苑社区吗?我是3幢居民徐彩星,现在有点发烧,嗓子不舒服。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周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