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日前印发,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旨在打通康养产业“苏州模式”周身经脉——
八领域发力 打造最美康养城市
(相关资料图)
□苏报记者张帅
“生儿养女一辈子……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歌词声声,唱进了我们的心坎,康养产业寄托着整个社会的美好心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苏州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6.96%,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第六次普查提高了3.94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在2020年达到84.04岁,位列全国第一位。
日前,《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施行,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健康大数据等八大重点领域,旨在打通康养产业“苏州模式”周身经脉,将康养产业发展成为苏州的城市特色产业。
破解“小而散”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五”以来,全市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医养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苏州初步构建起了以护理院、医疗机构老年病房和居家护理家庭病床为基础,以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护理站、养老机构医务室为延伸,以养老服务组织、医疗机构合作为依托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
但专家指出,苏州康养产业整体体量较小、布局分散,头部企业尚在培育中,未形成对全市康养资源的有效整合。全市161家养老机构,绝大多数为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呈“小而散”的分布状态。
为解决“小而散”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强化制度保障,《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开出“药方”:着力增加康养服务和产品供给,坚持走数字化、连锁化、品牌化之路,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整合文化、生态、技术等优势,培育一批规模型康养总部企业和品牌企业,努力把苏州康养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25年,我市康养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康养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发展优势逐步彰显,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康养产业和事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康养服务供给更加高效,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数保持2000张以上,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5000张。康养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万人次,其中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达到30000人次,养老护理人员参加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3%。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建成1至2个省级康养小镇,康养全产业链上市(挂牌)公司达到30家。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做大做强康养集团,将康养产业发展成为苏州的城市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最美康养城市。
促进医养协同
打通康养产业经脉
从全市服务现状看,现有养老机构按照标准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约已达100%,定点护理院数量为全国地级市最多。
在促进医养康养协同发展方面,我市将完善老龄健康支撑体系,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完善医养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经统筹地区医保机构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可签订服务协议,相关费用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兴建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老年、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床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探索研究老年人急需的医疗护理项目,拓宽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调整筹资标准,稳步提升待遇水平,规范服务机构管理要求,推进护理产业发展。
补足人才短板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侧
我市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快速发展。2019年,苏州牵头编制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大力推进镇(街道)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服务,补齐“24小时服务链”。2021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物业+养老”“养老+金融”、养老顾问等模式。
各种创新举措和运作模式不断登场,但康养产业适配的各层次专业人才和从业人员存在缺口,专家对此忧心忡忡。位于吴中区龙西路的一家护理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一直在招人,但人才很稀缺,成了整个行业一个明显的短板。”
为解决这个问题,《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着力完善康养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拓宽参与渠道,引导物业、家政、医疗等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建设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二是构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在苏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设置康养相关专业和课程,引导其加强康养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
<p> □苏报记者 张帅< p><p> “生儿养女一辈子……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苏报讯(驻张家港记者杨溢陈梦娇)“感谢‘扬帆计划’帮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有信心通过努力让家人的...
苏报讯(驻相城区首席记者袁雪)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有温度的颐养家园,昨天,相城高新...
□苏报记者严松 近日,姑苏区竹辉路改造提升工程部分路段实现通车,崭新畅通的道路有了轨交、公交的...
□苏报记者管有明苏报通讯员王涛 近期,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在小区红蕴长廊设置民生需求征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