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周函 通讯员 郑琦)无锡78岁的黄老伯髋部受伤后,从“长短腿”走路深浅不一,直至疼痛难忍卧床不起。近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医生用3D打印的定制假体,为他修复了缺损的髋臼。术后第三天,老人就能下地行走,告别“躺平”人生。
黄老伯14年前因车祸接受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2020年又因右髋假体周围骨折,再一次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好景不长,去年5月开始,黄老伯右髋疼痛逐渐加重,患肢也慢慢变短。当地医院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然而黄老伯病痛缠身,最终难以下地只能卧床。
近日,经病友的推荐,黄老伯慕名来到独墅湖医院,向骨科主任医师林俊求助。检查结果显示,黄老伯的髋臼假体已完全移位并部分脱入盆腔,而且髋关节病变严重,存在大面积骨缺损,唯有翻修手术才能让他再次站起来。据悉,高龄陈旧性髋部骨折手术具有风险大、难度高的特点,在骨科主任姜为民的带领下,团队展开疑难病例讨论,最终决定应用3D打印技术,让量身定制的髋臼更精准地实现功能重建。
通过影像扫描,医生针对黄老伯骨缺损情况展开细致评估,以电脑模拟技术,按照1:1的比例确定3D打印的髋臼及修复模块的形状及大小,制备了符合患者个人参数的定制一体式髋臼假体。
两周后,3D打印的假体准备就绪,黄老伯如愿接受手术。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医师黄立新和林俊团队密切配合,小心翼翼保护患者髋部周围神经、血管,历经7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有条不紊地完成脱位、取股骨假体、取髋臼假体、冲洗、放置假体。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黄老伯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地行走。看着自己的“长短腿”再次恢复到一样的长度,他惊喜地说:“走得平稳、踩得踏实,太感谢苏州的医生了。”
“相比传统聚乙烯、骨陶瓷等假体材料,3D打印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更适用于严重的骨缺损患者,满足了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需求。”林俊介绍,定制化假体植入更“贴身”,与患者的骨头结构实现完美契合,不仅可以解决术后假体连接后松动的问题,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愈合速度,一般患者仅需数天恢复便可下地活动。
标签:
3D打印髋关节更“贴身”老伯术后3天就能下地行走
“百姓健身房”嵌入党群服务驿站共享健身房运动更便利
社区小游园告别“快递大本营”自提货柜“搬家”,居民重获休闲场所
整合医疗资源,分级建立“一对一”健康档案15分钟红色服务圈送医上门
“独臂小赵”为患者撑起生命伞苏州市完成第2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