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永春
“不要相信夏启徵!”拨开迷雾,眼前却是一个更大的谜团。为什么不要相信夏启徵?答案,或许就在齐门路158号“第七档案室”。“第七档案室”是间密室,一个虚构的实景,暗藏一段虚构的故事,却是打开档案世界的一扇门。门的背后,有着档案知识的林林总总,有档案人的前世今生,还有着苏州档案文化的流光溢彩。而背后的故事,还得从一段“漳缎疑云”说起。
(相关资料图)
齐门路158号“第七档案室”。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一本笔记本
展览即将开启,而重要展品中的一件“漳缎祖本”,却被专家看出有问题,真伪存疑。“漳缎祖本”是提花织造的“母本”,堪称苏州丝绸的“基因”,珍贵无比。
于是,我——一位“第七档案室”(七室)的新人,被派往七室机密材料库,从源头调查那件“漳缎祖本”的真伪问题。
看管七室机密材料库的是瞿幼山,一位老档案人。看到我,他已知来意,指了指身后的架子,说句“跟我来吧。”于是,我跟着他走到架子前,在架子的最底层找到一个档案盒,上面写着“第七档案室”。
密室一角。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档案盒里东西不多,一本笔记本,一些碎纸片,乍一看毫无头绪。见我戴上手套乱翻,瞿幼山急了:“拿到档案就乱翻,你在七室就学到了这些?”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应该先通过档案盒外部的标签确定档案的内容。奇怪的是,档案盒只贴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13★15-14★16-19★21-4★6。这串数字不像是档案编号,却似乎有规律,而数字中间的★,应该是代表着什么?
“NOTE?笔记本!”将从这串数字中找出的有规律的数字与字母表对应,发现竟暗藏着一个单词!
笔记本,指的就是档案盒中黑色封皮的这本吧。我拿起笔记本细看,封面的一角写着一个名字:夏启徵。夏启徵是谁?档案盒上的信息为何如同密码?瞿幼山为我解开了疑惑——夏启徵正是七室的老档案人,据说那真伪存疑的“漳缎祖本”,与夏启徵有着很大关系。“第七档案室”人员档案资料中有夏启徵的信息表,上面仅有的信息显示,他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在“第七档案室”苏州站任职,死于1985年。
为什么“漳缎祖本”与夏启徵有关?在他任职期间,“漳缎祖本”遭遇了什么?我翻开笔记本,里面是夏启徵写的日记。奇怪的是,日记的旁边,还另有不同笔迹的批注。那么,在日记中留下批注的会是谁?
解谜书一角。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父亲和儿子
瞿幼山又一次为我解开谜底。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前夜,为了截留一批将被敌方运走的丝绸档案资料,夏启徵秘密潜入敌营,不料即将完成任务时,却发生了意外,夏启徵身受重伤,一名战友牺牲。笔记本中的日记,是夏启徵在临退休时所写,据说可以当做是那件任务的最后报告。而日记旁的批注,来自林明朗,“第七档案室”调查员,林合宗的儿子。林合宗,正是当年与夏启徵执行任务时牺牲的那位战友。从批注在日记旁的字里行间,能明显感受到林明朗对夏启徵的情绪,还能看出,他对当年那件任务给他造成的伤害始终无法释怀。
“档案是一枚硬币,一面是证据,一面是记忆。”翻开笔记本,这是夏启徵所写下的第一句话,旁边跟着林明朗的批注——“往事,以及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证据”“记忆”以及“秘密”,或许就是这本笔记本将揭示的信息。
“一切都应回到解放前夕,从一封电报的底稿说起。”1981年3月15日,夏启徵在笔记本中记下第一篇日记。日记下方贴着纸片,这是1949年从上海发往伦敦的电报底稿,内容为摩斯电码。从摩斯电码中读取的信息令人震惊——它和祖本有关!
这封电报,莫非就是当年那件任务的开端?可细看笔记本中的日记内容,对祖本的介绍只有只言片语。整本笔记本,从1981年3月15日至1985年4月4日,日记所载,更多的像是一位老档案人的工作日常。而林明朗的批注,则像是紧紧跟随的追寻者,贯穿笔记本的始终,时而有感而发,但所有的情绪、感慨甚至怨怒,归到一个问题: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解谜书一角。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谜团的终点
解开谜团的方法,就在笔记本中,在一篇篇看似絮叨个不停的日记中。
“七室有专门的摩斯解码标准——逢码去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曾出现过的档案载体,似乎能够‘恰巧’对上传统文化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今天,似乎见到一个人进入了老馆的那间档案库房。查了下,登记簿上的名字是假的。”
夏启徵的日记,看似不经意,却处处暗藏着解开谜团的线索。他为何要用这种方式留下线索?莫非与那进入老馆档案库房的神秘人物有关?
“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似乎越接近真相,心里的那种不安感便是愈发强烈!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伸手拉开真相的大门!”林明朗在笔记本中留下的批注,说明他也发现了什么,由此他对夏启徵的认知,或许已有所改变。
那么,林明朗找出答案并带回祖本了吗?身旁瞿幼山的回答令人震惊——林明朗失踪了!瞿幼山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琢磨着如今存放在档案盒里的这堆碎纸片,说了句“不可能,他应该是个英雄的”,然后离开了,此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顺着林明朗留下的足迹,我前往“第七档案室”苏州分部,推开对应的房间门,发现林明朗早已来过,柜子中的物件也被替换,唯一留下的一封信及票据、海报,居然指向一句密语——不要相信夏启徵!
为什么不要相信夏启徵?线索到此突然中断。我没想到,拨开层层迷雾,背后竟藏着更大的谜团。而谜团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齐门路158号——“第七档案室”。
密室一角。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故事多一点
故事未完待续,姑且抛开谜团,先让故事照进现实。上周,齐门路158号“第七档案室”启幕,这是个以“中央文库”为原型打造的密室。密室的“前传”,是以那本笔记本为核心的解谜书。显然,“第七档案室”纯属虚构,但无论是解谜书还是密室,均以档案知识为背景。而通过解谜和密室体验,均足以颠覆很多人以往对档案的观感——原来档案这么有趣!苏州档案人这么“脑洞大开”!
密室体验局部。记者 叶永春摄 图片内容均为虚构。
“不妨就让档案更‘飞’一点。”用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第七档案室”项目人员的话说,以往在人们印象中,档案与生活有距离,实际上它如同空气和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被更好保管、保护和利用。
于是,“第七档案室”对档案知识的另类呈现,在让档案变得更“活”的同时,或许可以为人们走近档案、熟悉档案以及更好保护和利用档案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标签:
解密齐门路158号“第七档案室”
平安苏州童绘安全苏州开展主题绘画征集评选
近期苏州市哮喘患者增多医生:春暖花开应做好预防
晾衣、健身两不误汇翠小游园再添新器材
助老爱老、见义勇为——浙商银行吴中支行帮助走失老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