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源每天督促母亲锻炼,带她外出散步、活动,过高质量晚年生活。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陆飞龙 实习生 尹舒
改装后的遮阳篷,随处可见的扶手,搭在母亲床边的小床……简单的一楼小院里,适老化的改造随处可见,这是83岁的秦志源为年逾百岁的母亲丁兰芳打造的新家。秦志源是吴江区运河实验初中退休教师,住在平望镇学才社区。他多年悉心奉养母亲的故事广为人知,提起他时,邻居们无不称赞。
母子情深:
“母亲把一切时间都献给了家人”
“母亲把我和弟弟拉扯大,一辈子吃了不少苦。”这是秦志源深藏内心的感慨。1941年,18岁的丁兰芳生下秦志源。在他的记忆中,年轻时的母亲很要强。丁兰芳曾在私塾念过书,认识不少字,刚结婚时,她和丈夫在平望镇上经营一家布店。一次,歹徒从店里偷走了一匹布,丁兰芳发现后一路紧追,从镇南边一直追赶到北边,在河边夺回了失窃的布匹。秦志源八岁那年,年仅27岁的父亲病逝,家里除了母子俩,还有五岁的弟弟秦志云和老祖母,一家四口相依为命、居无定所。据秦志源回忆,从小到大,他总共搬过8次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对于秦志源的教育,丁兰芳一点都不放松。为了供儿子读书,丁兰芳起早贪黑做裁缝,昼夜不停地伏在缝纫机前工作,赚来的钱除了日常开销,几乎都花在儿子读书上。在母亲的支持下,秦志源勤奋学习,考上了震泽中学。在学校里,秦志源受到语文老师戴力行的影响,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世纪60年代,秦志源相应国家号召到莺湖村插队,成了一名农村教师,在教书、参加劳动之余,他把休息时间都花在写作上。经人介绍,秦志源认识了妻子,两人于1976年结婚,夫妻俩是双职工,生活非常忙碌,母亲便帮着他们料理家务。
上世纪80年代,秦志源转回镇上的中学担任教务员,他的女儿和秦志云的三个孩子都还小,丁兰芳时常帮忙照顾。“几十年含辛茹苦,母亲自己始终没有什么爱好,她把一切时间都献给了家人。”
反哺母恩:
“我希望她身体好,生活质量高”
丁兰芳和秦志源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身体一直很健康。直到十年前,秦志源发现母亲饭量减少、听力减弱,走路要扶着栏杆,这时他才真正感受到母亲的衰老。“母亲过了九十岁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她需要我的照顾。”秦志源的角色从被照顾的孩子,变成了母亲的依靠。
身为退休教师的秦志源,对文学保持着热爱,他积极参加吴江松韵诗社,还担任平望镇莺湖文学社的负责人。外出参与诗社活动的时候,照顾母亲的事由弟弟秦志云接替。五年前,秦志云突发心梗去世,秦志源便放弃了社交,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照顾母亲上。那时,他们住在教师公寓里,每天背着母亲上下四层楼,十分不便。两年前,秦志源卖掉了公寓,带着母亲搬进新买的一楼住宅。“这是我搬家8次来,住过最好的房子。”这次,秦志源倾尽全力,为母亲打造出最舒适的环境。房子有一个宽敞的小院子,春光明媚的天气,阳光洒满整个庭院。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的起居,秦志源对房子进行了改造,在台阶上加装助老扶手,方便母亲在院子里活动。他把自己的床铺搭放在母亲的房门外,以便夜间及时照顾,“她每晚至少要起夜三四次的,稍微有点动静,我就知道她要起身。”
去年12月,秦志源和妻子先后感染新冠,为了及时看顾母亲,他们没去医院,而是守在母亲床边。今年1月7日,母亲发起高烧、神志不清,他立刻将母亲送到医院,守在病床边一夜没合眼。入院整整32天,丁兰芳总算转危为安。在医院陪护期间,已经83岁的秦志源发现自己无力再独自照看母亲。出院后,经熟人介绍,他雇了一名护工白天照料,帮助丁兰芳翻身、按摩、在屋内活动。母亲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转,虽然还不能走动,但精神状态很好。“我每天都会督促她锻炼,希望她身体好,生活质量也高。”秦志源说。
真情告白:
“照顾母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照顾母亲的数十年中,秦志源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关心,他过去的学生都很关注秦老师和他的母亲,时常发来问候。社区也关注着百岁老人丁兰芳的身体状况,安排了一名护工,每月定期上门给她按摩护理,帮助她保持健康。“我现在轻松多了。”秦志源直言。他很感谢社会上的关心,在两名护工的帮助下,他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母亲的生活细节。
在照顾母亲之余,秦志源依旧保持着看书和写诗的习惯。家中院子里那个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摆着他年轻时爱好的古典文学名著。他也会熟练地操作手机,“莺湖茶翁”是秦志源给自己起的微信名。他在朋友圈写诗,不少诗作都是关于母亲的。
在秦志源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女婿在工作之余也时常来看望祖母。秦志源担忧母亲的身体,一有问题就会和家人交流,将母亲送往医院就诊。秦志源的妻子笑称,现在的他更像是一名“指挥官”,“只要是关于婆婆的事,无论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严格要求。”
即便已是期颐之年,虽然失去了语言能力,在丁兰芳的眼神中,却仍时时流露对儿子的牵挂,在母亲面前,他永远都是放心不下的孩子。“我希望她多活几年,照顾母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秦志源说,他愿意一直奉养母亲,愿母亲能岁岁安康。
标签:
【苏州时代新人美德耀苏城】 本报记者陆飞龙实习生尹舒 改装后的遮阳篷,随处可见的扶手,搭在母...
苏报讯(驻园区首席记者董捷通讯员娄小轩)苏式元素花镜和现代风格雕塑相辅相成,崭新彩绘立面让人耳目...
<p> 苏报讯(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从昨天起,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旗下《现代苏州》杂志联合吴中区越溪街...
苏报讯(记者邵群)昨天,苏州市、吴中区人社部门联合吴中区公安、市场监管以及木渎镇综合执法局等,在...
<p> 苏报讯(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近日,虎丘区(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通花园第二社区开展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