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正文

参与观察行 “洋苏州”成了“分类通”

  • 2022-11-18 15:53:31 来源:苏州日报

海归家庭“观察员”走近垃圾治理一线,看生活垃圾如何“投、收、运、处”——

参与观察行 “洋苏州”成了“分类通”

□苏报记者肖辛


【资料图】

昨天下午,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垃圾分类让文明零距离——苏州市垃圾分类观察行”活动迎来了一批新的“观察员”。十余组海归家庭以及外籍在苏生活人士受邀走进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车坊生活垃圾中转站以及工业园区餐厨厂,近距离了解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进一步理解践行“指尖文明”的意义,真正把垃圾分类融入生活常态。

“趣味竞技场”里学分类

感觉“挺酷的”

在各种沉浸式游戏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不仅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用心感受……跟随公益组织沐风环保和融荟文化的志愿者,观察员们走进了位于杏秀桥的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在这里,大家的垃圾分类技能和绿色新时尚理念,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快速升级。各种“黑科技”打造的场景式体验,让观察员们感到耳目一新,趣味十足。

在充分融合“交换+唤醒”双重环保理念的“唤醒屋”里,观察员们为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找寻再利用的“新家”;运用AR体感加强技术设计制作的电子通关游戏,让大家化身“调度员”,隔着屏幕指挥各种生活垃圾的投放、收运、处置全过程,体验各种垃圾分类治理的“正确打开方式”;以电子感应方式设置的有害垃圾连连看小游戏,有用有趣也考验着应变能力,吸引了孩子们来挑战。

该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采用了自然环保教育、浸润式体验及视觉冲击技术相结合的建设理念。中心共设“垃圾分类政策展厅”“杏秀桥环保教育展厅”“垃圾分类互动教学展厅”三个分展厅,“参观+体验+共享”层层递进,借助图片、视频、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前后对比,时空变化,虚实交替,声光结合”等手法,打造场景式体验。参观者们感受着这个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的魅力,纷纷赞叹:“这里真像一个科技感十足的趣味竞技场,用这种‘新玩法’引导大家从科学的角度正视垃圾问题,践行垃圾分类,真的挺酷的!”

一线车间看垃圾中转

颠覆固有印象

“源头分好类,中端能不能运得清”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连接生活垃圾投放源头和处置终端的中间一环,垃圾中转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

说起垃圾中转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脏乱”“酸臭”,但走进苏州工业园区车坊生活垃圾中转站,眼前的场景会颠覆很多人的传统印象,这里不仅环境整洁,还因为离子新风系统和植物液除臭装置的加持而不留异味。在车间内,一辆辆垃圾车拉着满车的其他垃圾进场卸料,这些垃圾被直接装进一个个巨型“垃圾桶”后陆续压缩外运。“如果不是看到车辆进出卸料,只觉得这里是个普通的工厂车间,完全不会和垃圾中转站挂起钩。”观察员们说道。

中转站工作人员一路介绍,观察员们细心观察,对自己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去了哪里,完成了一次全流程还原。每天凌晨4:00多,中转站内已进入工作状态。装满其他垃圾的前端收集车进站,通过刷卡识别、计量称重、自动派位、垃圾倾倒、车辆出站,平均每天有约450吨其他垃圾在卸料大厅里卸料,经过渗滤液抽吸、完成站内压缩装车后,送到七子山终端,接受焚烧处理。其中收集到的垃圾渗滤液,则通过管道输送至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置。

中转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大家前端分类日益规范,自2020年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后,中转站收运到的其他垃圾里,不再混有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等,转运量也因此减少了。

厨余垃圾变废为绿

刷新生态文明教育

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光是厨余垃圾的比重就超过了一半。因此,对于厨余垃圾的科学处置,是整个垃圾分类治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具有十分可观的生态效益。

由华衍环境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厂承担着辖区内饭店、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食堂及小区一日三餐厨余垃圾分类处置任务。

每天,厨余垃圾会被集中到这里,经过机械二次分拣、制浆、除油、厌氧发酵等一系列流程,产生沼气、沼渣和毛油。其中,沼气经过提纯后达到天然气二类气标准,直接并入市政燃气管网,供居民使用;沼渣直接在处置车间内加工成营养土,用于绿化养护;从厨余垃圾中提取出来的废弃油脂经过进一步处理,作为生物柴油被再次利用……透过厨余垃圾处置区域外的玻璃墙,餐厨厂工作人员为观察员们详细指引并讲解了厨余、餐厨垃圾变废为“绿”的全过程。“我们这里的大型处置设备运行的时候,害怕遇上塑料袋。因为塑料袋混在厨余垃圾里一起处置,会造成设备堵塞,久而久之,对设备伤害很大。所以,大家规范做好前端分类,厨余垃圾丢弃时要破袋后分类丢弃很重要。”工作人员提醒道。

华衍环境生产收运部工作人员介绍,自疫情防控形势相对稳定后,每天厨余垃圾的处置量在增加。目前,餐厨厂每天的厨余垃圾处置能力仍能满足需求。

据了解,在苏州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的这两年,增加最明显的就是厨余垃圾。这些厨余垃圾独立分出后,进入全市10座厨余(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终端和248座中小型处理站进行专门处置,不再进入垃圾焚烧厂。这样一来,苏城每天减少的垃圾焚烧量能达到1500吨,为垃圾处置有效减负。

一场“观察行”,让观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活垃圾“投、收、运、处”各个环节科学规范的重要性,也让参与其中的志愿者获益良多。来自意大利的Alessandra已经在苏州生活了四年,对于苏州的垃圾分类,她比不少本地人还要熟悉。参加完此次活动后,她更觉得自己成了“分类通”。“这样的活动值得更多人参加。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好的环保启蒙教育,对于大人而言,我们将更好地把做好环保融入生活。在意大利,同样有许多人和组织在做着这样有意义的垃圾分类工作。”她说道。在沐风环保的志愿者张倩倩看来,做好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科学治理是一条长久之路,我们希望生态文明教育能进一步深入不同群体、方方面面,让大家把垃圾分类真正变成普通的、日常的、必要的、人人都能做到的行为习惯。

标签: 参与观察行 洋苏州成了分类通

推荐阅读

参与观察行 “洋苏州”成了“分类通”

<p>  □苏报记者 肖辛< p><p>  昨天下午,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全球通讯!你播我报 | 赛场上大展身手 实战中得心应手 田间大比武秀出无人机“绝活”

□苏报驻太仓记者顾志敏周哲  “‘插秧大赛’的冠军,原来还是无人机操作高手,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播...

【世界速看料】护航高质量发展 强化司法担当 苏州案例入选最高院“反不正当竞争典型”

苏报讯(记者邹强)昨天,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有关...

全球热头条丨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心相浒”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刘晓平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爱,苏州浒墅关经...

昆山淀山湖镇持续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 讲解事故案例增强消防意识

<p>  苏报讯(驻昆山首席记者 朱新国)连日来,昆山淀山湖镇消防安全委员会积极组织镇派出所、社会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周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