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王萍(右一)一行给服务对象送去生活用品。
社工王萍(左)与服务对象交流。
(资料图片)
面对迷茫的吸毒者,禁毒社工的工作也许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
润物无声:重塑“失控的人生”
本报记者璩介力
本月是第12个全民禁毒宣传月。提起禁毒,大家的印象可能会停留在影视剧中的一些缉毒场景。其实,关于禁毒,除了那些“刀光剑影”外,还有另一种润物无声的故事。随着去年苏州成功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在禁毒社工的协助下,本地毒品案件、吸毒人员数量越来越少。
从拒绝开门到主动联系
“老油条”被真心与坚持感化
吴中区甪直镇的高某今年40多岁,父母早亡,结婚后又与妻子离异,无儿无女。由于从小没人照顾,他性格乖张、行事冲动,在当地整天吃喝玩乐,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在这些“朋友”的怂恿下,高某沾上了毒品。2017年8月,他因为吸毒被警方行政拘留。2018年5月,他因为再次吸毒被警方查获,随之而来的是三年的社区戒毒。面对前来帮教的禁毒社工,高某是抗拒的。他不接电话、拒绝开门。面对锲而不舍的禁毒社工,高某隔着门大声怒吼:“你们不要来了,吸毒是吸我自己的钱,跟你们没关系,你们管不了我的!”
面对这样的“老油条”,甪直镇禁毒社工王萍并没有退缩。“我的工作就是去和他们联系沟通,直到见到面为止。”王萍用朴素的话语回忆着当时自己的心理。一次,王萍上门发现屋里没人,四处打探才知道高某经常去棋牌室打麻将。王萍一家一家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没想到对方扔下麻将牌就跑了。
“他对我们的工作,是抵触的、抗拒的,不愿意沟通,甚至对我们是仇视的,认为我们要害他。”王萍说,“我得找到他的共情点,不能一上来就说戒毒的事,得先说上话才行。”转变思路后,王萍利用与高某同龄,又都是本地人的共同点,和他拉起了家常。
高某一开口就抱怨自己没有工作,经济拮据。王萍耐心地一次次与他促膝长谈。“只要肯开口,愿意沟通就好。”王萍和同事们一方面对他进行疏导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切断他与毒友的往来;另一方面在过年过节时,他们会联合当地有关部门,给高某送去大米、粮油等慰问品,同时积极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去年是高某社区戒毒的最后一年,他的腿不慎受伤,行动不便。为了方便他定期尿检,社工们每次都会把汽车开到他家门口,扶他上车,全程接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天高某主动联系王萍,说自己的腿伤痊愈了,并对社工表示感谢,称自己今后保证随叫随到。“他能这么说,真的太不容易了。过程虽然很难,但结果是好的。”王萍说,那一天是她从事禁毒工作后,成就感最强的一次。“我更加相信,只要服务工作到位,没有化解不开的矛盾和心结。”
中秋节前领到月饼
她捧着放声大哭
于磊是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一名“90后”禁毒社工。三年多前,他刚入职时,一个场景让他毕生难忘。“一名女性戒毒人员陆某捧着一盒月饼,在办公室里嚎啕大哭,那么大的哭声真的是从来没听到过。”于磊说,当时正值中秋节前夕,他们给戒毒人员准备了月饼,没想到陆某接过月饼后,一下子就破防了,大哭了起来。
陆某今年50多岁,早年离异,和女儿相依为命。早在2009年,她就沾上了毒品。十年间,她多次被警方查获。为此,女儿与她断绝了来往。2019年,她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后,进入了三年的社区康复阶段。
“我出来后是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陆某说,她只能投靠一位开棋牌室的朋友。吃住全在棋牌室的阁楼上,平时帮着打扫卫生。每个月,她的朋友象征性地给她几十块钱“工资”。然而没住多久,她就发现阁楼上竟然有好多老鼠。她想自己出去租房子,但这对身无分文的她来说,比登天还难。
在一次走访中,于磊和同事们得知了陆某的诉求。社工知道街道可以给特别困难的居民申请租房补贴,但不知陆某是否符合条件。于是,社工带着陆某多次和街道、社区联系,咨询办理租房补贴的事,最终成功为她申请了每个月700元的租房补贴。与此同时,为了能让陆某正常生活,社工们还多方联系,帮她找到了两份保洁的工作。如今,陆某租着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每个月的收入虽然微薄,但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从一无所有,到能租房、有工作,陆某对社工们有着说不尽的感激。而这感激之中,又充满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悔恨。那年中秋节前夕,她接过月饼的一刹那,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她对社工说:“只有你们是真的关心我,照顾我。我以后再也不会碰那个东西(毒品)了。”
带着剪刀片去拼命
转手却送来锦旗
比起王萍和于磊,高新区浒墅关禁毒工作站的叶顺昌可谓是元老级的禁毒社工了。他是2008年江苏省首家专业服务于吸毒人群的社会团体——苏州自强服务社成立时,招募的首批禁毒社工之一。他坚守戒毒帮扶一线整整14年。王萍、于磊他们如今遇到的戒毒帮扶故事,叶顺昌早在十多年前就经历过。
作为“拓荒者”,叶顺昌遇到的困难和麻烦肯定要比如今的禁毒社工多得多。“刚来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回忆说,第一批禁毒社工最开始的工作就是和民警对接,要与所有在册的戒毒对象联系上。“光联系这80多个对象,我们组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叶顺昌说,里面的困难,一般人无法体会。
首先是要过自己这一关,很多社工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吸毒人员,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形象都是很负面的,不少社工会害怕。“特别是女同志,一开始都是要民警带着一起上门,否则都不敢去。”王萍就是如此,当年她刚从综治文员岗位调至禁毒社工时,是十分害怕的。“我本来就胆小,也不是外向的人。以前总觉得吸毒的人都很可怕。记得第一次连戒毒人员碰过的笔都不敢拿。”
其次,戒毒人员往往会觉得社工是和他们敌对的,当年很少有人愿意配合。“很多对象死也不肯见面,他们觉得我是骗他去,然后把他抓起来。”叶顺昌回忆说,多年前,有一名服务对象唐某第一次和他见面时,手中竟然攥着两瓣剪刀片。后来才知道,唐某当时盘算,如果要抓他,他就拼命。
好在初次见面有惊无险。后来,叶顺昌反复去做唐某爸妈的思想工作,让老两口重新接纳这个儿子。终于,老人愿意让唐某回家住了。那一刻,唐某对叶顺昌的态度从敌意变成了信任。两人交流越来越多,最后在叶顺昌的建议和帮助下,唐某还做起了生意,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后来,唐某主动给叶顺昌送去了锦旗,表示感谢。
正如王萍所说,一开始会觉得吸毒人员可怕,但在慢慢接触后会发现,戒毒人员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他们比普通人多走了弯路,更敏感,更缺乏信任。很多戒毒人员是被“朋友”带进了坑,误入歧途。他们也知道吸毒不好,可一旦沾染上了,就很难摆脱。毒品难戒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就是不信任。“社会不接纳他们,家庭不接纳他们,导致他们沮丧、无所事事,这样就很容易走上复吸的道路。”叶顺昌说,吸毒人员缺少一座与社会正常沟通的桥梁。而禁毒社工,就是这座桥梁。
标签: 故事苏州 润物无声重塑失控的人生
<p> 本报记者 璩介力< p><p> 本月是第12个全民禁毒宣传月。提起禁毒,大家的印象可能会停留在影...
苏报讯(驻昆山记者占长孙通讯员丁燕)一张图纸,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近日,昆山首个个性化生活垃圾...
本报讯(记者李静)“阿婆,你新冠病毒疫苗打了没?没打的话咱们一会做完核酸直接去社区接种就行了啊。...
本报讯(记者王可通讯员张俊姣)景观设施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绿地因建成时间较长等原因,...
本报讯(记者顾玲)夏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芒种刚过,夏种开足马力。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田间,从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