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守护这座城,他们都叫“志愿者”
袁胜萍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南山社区供图
祝建明和妻子在核酸检测现场参与志愿服务。 记者陈兆帅摄
本报记者严松陈兆帅管有明
一个人守住了,就是守住了一座城。自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身作则,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因为长时间熬夜,喉咙哑了、眼睛红了,但他们还是在默默地一起守护家园,共筑基层防线。装着对家园的热爱,这些志愿者正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爱心行动为实现城市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洁净环境从点滴做起
社区“捡跑团”已有219人
“这段时间,看到大家都在为小区出力,太让人感动了。等疫情结束,我也想带着孩子一起加入到‘捡跑团’。”昨天,家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的贾广晖找到袁胜萍,表达了自己和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的强烈愿望。作为“南山亲子捡跑团”团长,袁胜萍为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参与公益活动而高兴。
袁胜萍是“80后”全职妈妈,常年从事公益活动,2019年牵头成立“南山亲子捡跑团”,洁净小区环境。这个团队很快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参与的人渐渐增多。前段时间,她听说自己所在的小区要连夜开展核酸检测,立即在“南山亲子捡跑团”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大家也是纷纷响应。“今年1月份,‘南山亲子捡跑团’约有200个成员。现在加上贾广晖,已有219个成员了,其中有五六十人成功入选社区防疫志愿者名单。”袁胜萍说,当时,他们按居民楼幢数分工,一幢一幢地跑,一遍一遍地喊大家来做核酸检测,而且是连续多日从上半夜做到下半夜,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很多人因为熬夜,喉咙哑了、眼睛红了,但大家都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们这个团队原先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区,大家都觉得应该带着孩子走出去,同时把我们的经验推广出去,进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环保。”袁胜萍说,她已跟“南山亲子捡跑团”的一些核心成员商量新的做法,“以前,我们一直坚持每周末捡拾垃圾。等疫情结束后,这项活动还要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同时,我们还将在以往‘环保魔法课’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出更多的公益活动。”
酿造甜蜜生活
上百位志愿者撑起小蜜蜂服务社
傍晚5点钟,70岁的顾洪扣拿上事先录好音的大喇叭,准时骑上“小电驴”,开始长达3个小时的巡逻。“疫情期间,我需要将防疫措施实时传递到居民耳朵里,在这过程中,一些特殊居民的情况,我也需要收集回社区,让社区党委书记统筹解决。”顾洪扣说,由于觅渡社区辖区内小区比较分散,人口比较多,巡逻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到达每一个角落,最短用时也要3个小时,一年365天不停歇。
2012年,姑苏区双塔街道觅渡爱之巢小蜜蜂服务社正式成立,现已有上百位志愿者。觅渡社区党委副书记冯晓介绍,觅渡“爱之巢”小蜜蜂服务社内的每一位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分工,他们有的是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的“信息蜂”,有的是保卫辖区安全的“巡逻蜂”,有的则是结对帮扶困难老人的“亲情蜂”。此外,服务社内还有“四季蜂”“科普蜂”等众多“工种”,兼顾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顾洪扣是觅渡爱之巢小蜜蜂服务社最“老”的“巡逻蜂”。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每天在辖区内转一圈,不仅和6000多户居民成了熟面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谁家出了点状况,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掌握。前两天,家住里河新村的独居老人张元春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不仅家务活完全没法干,甚至一日三餐成了问题。顾洪扣发现后,立刻把这一情况反馈到社区。“亲情蜂”俞雪珍立马请缨,和志愿者丁素珍组成搭档,每天上门给老人送饭,还为他做家务活。
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
劳模“再上岗”架起“暖心桥”
早上5点不到,李根娣就早早来到了核酸检测点位,她负责当天现场的秩序维护。中午时分,她和志愿者祝建明换班后立马赶回家烧好饭菜,给隔离楼的孤老张国强送去。“疫情期间,腿脚不好的张老买菜不方便,我就揽下了给他送菜的任务。”68岁的李根娣说,看到张老烧饭也不方便,她就索性在家烧好饭给他送过去。吃过午饭,李根娣又拿起了小喇叭去巡楼。“去给居民做宣传我很拿手。”李根娣说,她退休前是苏州化工设备二厂的车工,那时候就是车间里的宣传员。由于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1991年她被评为苏州市劳模。
2020年6月19日,李根娣和社区的其他5位省级、市级劳模组成了胥虹社区劳模先锋号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防汛防台、人口普查等工作。随着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影响逐渐扩大,更多的普通居民在劳模的带动下加入了劳模先锋号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拥有125名成员。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志愿服务队还分出了应急便民服务小分队、汽配市场自治服务小分队、暖心编织服务小分队。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劳模先锋号志愿服务队始终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有人在核酸检测点位维持现场秩序,有人送菜给不便出门的老人,有人为核酸检测点位搭棚子、拉电线……
“前几天晚上10点多了,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说有位老人需要开锁,时间太晚找不到开锁匠。”47岁的锁匠张克胜说,自己作为应急便民服务小分队的一员,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赶到居民家帮助开锁。事后老人还信任地将自己新锁的钥匙交给了张克胜,让其保管。张克胜当锁匠已经有20多年,起初胥虹社区工作人员遇到橱窗锁坏了、钥匙丢失了等情况,都会联系他前来帮忙,热心的张克胜也总是会立即赶过来解决问题。应急便民服务小分队组织成立时,张克胜就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小分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队里的劳模们是我的好榜样,我也只是用我的一点专长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张克胜说。
标签: 守护这座城,他们都叫志愿者
<p> 本报记者 严松 陈兆帅 管有明< p><p> 一个人守住了,就是守住了一座城。自苏州本轮疫情发...
本报讯(记者袁雪通讯员陈莉)近日,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桥街道盛北社区开展“志愿爱心理发传递雷锋精...
本报讯(记者韩丽媛)3月3日,姑苏区羊王庙河、友谊河的生态河道建设方案经现场勘探后进一步细化。记者...
本报讯(记者王可通讯员周超颖)“网借投递处升级改造后,环境大大提升,我们借书还书也方便多了,对腿...
苏城爱心企业商户书写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