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有泪、有爱、有情,每一天,防疫人有故事更有希望——
朋友圈里满满的都是“爱标签”
长时间被手套包裹的手,“指纹锁”都不认识主人了。
本报记者 李渊 刘达 王可
本轮疫情以来,全市上下奋力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基层社区,社工们更是全力以赴——一周来,他们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到各个小区,有苦、有泪、有情、有爱,有着诸多故事。他们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份特殊时刻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家人每天一问“今天回来吗”
让人鼻酸又温暖
2月14日凌晨,全市社区工作者都收到了紧急加班备勤的消息,他们从家里回到社区,便投入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是从这天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
几乎是连续一周,社工们开始了连轴转的工作。在姑苏区苏锦街道大观名园社区,社工娄靓的先生几乎每天一条“今天回来吗”的微信,让她感到鼻酸,但又十分温暖。
翻开娄靓的朋友圈,几条对话被她贴上了“爱”的标签。从周一开始,每天一条“今天回来吗”是娄靓丈夫日常的关心。娄靓告诉记者,自从本轮疫情开始,他们便没有了正常的上下班时间,连续几天都在社区备勤、工作,白天测核酸、晚上做保障,从凌晨4点干到次日凌晨1点,然后回到社区靠着桌子打个瞌睡补充一些能量。“每天他都会问我回不回家,但是我的回复都是‘不行’。”娄靓表示,连轴转的工作让她感觉非常辛苦,但是家人的关怀,一次次将她的疲惫化解。
社工的指纹“消失不见”
“指纹锁不认识我了”
“长时间戴手套,估计进不了家门了”!2月18日下午,姑苏区第三轮核酸检测结束,虎丘街道红星社区的社工刘彬回到家后突然发现,自己打不开大门的指纹锁。一条调侃的微信立即在朋友圈引起共鸣。原来,在社区奋战了一整夜的她,因为戴了近12小时的医用手套,手上的指纹已“消失不见”。
“那一瞬间站在门口有点想哭,太累了,就想回家睡一觉,没想到家门都进不去。”刘彬说,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她就没有回过家,每天和同事们睡在社区办公室里。当天下午,因为组织有序,第三轮核酸检测结束得早,所以她才得空回家。在家门口打不开门后,刘彬才发现自己手指指腹都已经很难看见指纹,有的蜕皮,有的覆盖上了一层白色物质。
好在在家上网课的女儿通过门口的摄像头看到了刘彬,赶忙出来给她开门。“女儿一看到我,就跟我说妈妈‘辛苦了’,当时我再也没忍住,哭了。”刘彬说,女儿还安慰她,她的辛苦是值得的,正因为有很多像她一样的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在前方守护,苏州的疫情才能缓和。
“像大本叔叔一样在一线”
一条朋友圈带出逝者故事
最近,在姑苏区平江街道观前社区核酸检测点现场,总能看到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不论多早开始、多晚结束,他永远坚守在最耗精力的岗位,一丝不苟。他叫刘天宇,是观前街十六怪米线的老板,也是一位有故事的志愿者。本轮疫情以来,在观前社区开始招募志愿者时刘天宇第一时间报名,勇赴抗疫第一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志愿服务中。“店外,我当采样点的志愿者;店内,我老婆赶工做米粉送给志愿者们吃。”
2月20日,刘天宇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其中有一句话:“儿子,爸爸也像你大本叔叔一样在第一线!等你长大了,听爸爸给你吹一下这事儿到底有多牛!”细聊之下才知道,他的信念源于一位好友——2020年2月21日凌晨,原苏州蓝天救援队机动队队长许鹏在往山东运送防疫物资时发生车祸,不幸牺牲。许鹏就是刘天宇口中的“大本叔叔”,也是刘天宇的好友。
“我们这些兄弟尤其在疫情这个时候就特别想把许鹏精神延续下去。”刘天宇和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纪念许鹏,传承着滚烫的抗疫信念。
标签: 朋友圈里满满的都是爱标签
本报记者李渊刘达王可 本轮疫情以来,全市上下奋力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基层社区,社工们更...
本报讯(见习记者徐靖怡通讯员董怡)“我叫刘亚,湖北黄冈人,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近日,到...
本报讯(记者徐蕴海)夫妻携手、全家上阵,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苏州绕城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家人携手战...
苏报讯(记者肖瑶)近日,吴中区税务局“税耀吴中”志愿服务队集结,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组成109名志愿者...
□苏报记者刘达严松陈兆帅王可 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壬寅虎年正月廿二,足足9个“2”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