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璩介力)昨天网上流传出一则关于冒充流调人员询问是否接种疫苗的诈骗提醒视频。苏州市反诈中心提醒,虽然目前苏州尚未接到视频中所描述的诈骗警情,但披着疫情防控“外衣”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依然需要市民高度警惕。苏州市反诈中心发布三类常见的涉疫诈骗类型,并发布警方提示。
诈骗手段一:
密接核酸检测类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防疫工作人员,告知你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最近的行程有点乱,需要单独做核酸检测,如果不配合将被强制执行。之后会给你发来一个链接,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其中包括银行卡号等,随后便以身份验证为由向你索要验证码。诈骗分子还会声称所有信息必须在一小时内填写完成,不然将被单独隔离。受骗者在恐慌之下,很有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
诈骗手段二:
快递阳性被销毁类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快递车上的包裹被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全车快递件均需销毁,同时承诺会进行赔付,但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骗子会提供一个二维码,受害人扫描后需填写本人的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快递单号及短信验证码等相关信息,受害人一旦填写信息,必定遭骗。
诈骗手段三:
防疫“特效药”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网站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账户等信息,骗取钱财。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广大群众应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新闻媒体等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切勿轻信可疑电话或短信,一旦遇到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陌生网站,不用怀疑,一定是骗子!”苏州市反诈中心民警马驰提醒市民,疫情防控流调等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不会发送链接让你点击;不会推销产品让你付费;不会让你加入QQ群、微信群;不会让你转账或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市民若接到国际来电,特别是号码前有“+”号的电话,以及不显示归属地或归属地为“未知”的电话,一定不要接听,基本都是诈骗电话。马驰提醒,防疫工作人员使用的基本是本地固话或手机,如无法正常回拨,极可能是诈骗电话。
标签: 反诈中心提醒:当心三类涉疫诈骗
本报讯(记者璩介力)昨天网上流传出一则关于冒充流调人员询问是否接种疫苗的诈骗提醒视频。苏州市反诈...
本报讯(记者邹强通讯员曹元烨)当事人在司法拍卖中拍下一套房产后,经法院审查,发现其没有购房资格。...
苏报讯(苏报融媒记者大秋)受疫情影响,不少百姓转向线上购物,各生活类电商平台的订单量大涨。记者在...
苏报讯(记者徐蕴海)昨天10时50分起,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防控要...
苏报讯(记者林琳通讯员苏服)自苏州发生疫情后,苏州移动第一时间吹响战“疫”集结号,集中调度、火速...